近日,“百度副总裁谢广军女儿开盒孕妇”事件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也引起社会对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担忧。随后央视新闻也播出《如何给个人隐私保护,再加把“锁”?》,就为什么会发生“开盒挂人”的情况,这些个人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等问题,以及背后的黑色产业链,进行了深入专题报道。据奇安信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公开报道的至少有471.6亿条数据泄露,较2023年的103.8亿条增长354.3%,数据安全再敲警钟。 数据安全治理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数据产业的发展,数据安全威胁呈现多维度扩散态势。根据《人民日报》及多份官方报告披露,2025 年哈尔滨亚冬会期间,赛事信息系统及黑龙江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遭受来自美国等境外势力的网络攻击达 27 万余次;甘肃公安公告,定西市陇西县公安局网安大队近日破获一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查获公民个人信息15万余条,涉案资金200余万元…… 在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平衡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与安全是当前社会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一方面,数据通过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实现价值创造和增值;另一方面,数据流动性增强使得传统安全边界不断扩展,对数据安全治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创新科技,锻造数据安全利刃 数据流通安全治理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贯穿数据供给、流通、使用全过程。面对复杂的安全形势,通信运营商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守护者,正在通过技术创新构建多维度防护体系。 夯实基础,确保数据源头安全。以中国移动为例,其参考银行“金库模式”实行“关键操作、多人完成”,通过技术手段,确保所有涉及客户信息操作都有严格审批控制和全面记录与审计,严防内部员工非法违规获取客户个人信息。 多重防护,保障数据传输安全。以中国电信为例,其打造了包括“灵泽”“星海”和“银河”在内的数据要素能力体系。在“银河”数据跨境流动方面,提供数据跨境存储、计算和传输全链路能力,同时依托隐私计算、区块链等安全技术能力,实现数据在不同主体间的可信共享和交易。 实践应用总结,保障数据应用安全。以中国联通为例,其依托自身的数据安全实践经验,探索出一套适用于数据要素市场化下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并先后在浙江、海南等省份大数据局落地实施,切实提升数数据安全保障水平。 人才培养+产业协同,推进数据产业发展 数据要素背景下数据安全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人才是保障数据安全的核心驱动力。以中国电信为例,天翼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已在福建、江苏等地建立网络安全人才实训基地,将理论与实战相结合,为安全产业输送了大量合格的专业人才。 数据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协同,在成都市国家数据标注基地牧山园区,中国电信四川公司作为联合建设单位,发布系列AI+四川方言创新应用,聚焦数据标注、数据服务等领域,助力打造国家级数据标注试点基地;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发布《数据要素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对数据要素机构的设立、运营、监管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中国联通启动“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发布“安全产业链联合出海计划”,进一步汇聚网络安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促进安全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