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解决方案 新闻资讯 客户案例 知识专区 售后服务 联系我们
新闻资讯:具身智能处于“1到10”商业化应用起步阶段
2025-3-21    点击关注我们

2025年被业界视为具身智能商业化发展的起点。目前,机器人在理解、感知以及交互方面都有了更加成熟稳定的表现,逐渐从实验室迈向更多应用场景。“一项科学研究成果,在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准备阶段是最难的,要跨越很多鸿沟,风险特别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晓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具身智能技术便处于这种“1到10”的重要阶段,需要更多的耐心资本,以及保护创新者利益的社会共识。

“我还是比较乐观的,相信未来10至15年,我们就能拥有人形机器人这样的‘助手’。”赵晓光对具身智能技术未来的普及应用充满信心。

● 本报记者 杨洁 王婧涵

处在商业化关键阶段

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何为具身智能?赵晓光介绍:“具身智能是指具有身体的智能,包括一个机器大脑能够帮助决策,以及肢体能够快速进行反应,其核心在于实体设备与智能决策的深度融合。”她表示,这一概念最早由艾伦·图灵于1948年提出,区别于仅依赖计算的“离身智能”,具身智能设备既能通过传感器感知物理世界,又能借助大模型理解任务、自主决策并执行。其中,人形机器人因体现了对人类体力和智力的仿生,是具身智能中特殊且较为高端的一种形态。

在赵晓光看来,很多应用场景,不一定需要人形机器人来完成,也许轮式、四足等具身智能设备对任务的执行效率更高,但人形机器人由于具有与人类接近的外在形象,在交互与服务过程中更能让人有亲近感,对于未来养老等服务场景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未来我们还希望为我们服务的人形机器人,胳膊是软的、有温度的,这将是人形机器人重要发展方向。”

有观点认为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商用的元年,对此,赵晓光表示,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其处在商业化应用的起点,大规模拓展应用仍需时日。“具身智能正处在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阶段。随着技术、市场需求不断发展,人形机器人一定会非常受欢迎。”

大模型带来更聪明的大脑

ChatGPT、DeepSeek等大模型的技术突破,让具身智能的发展如虎添翼。“大模型给了机器人一个更聪明的大脑。”赵晓光表示。

畅想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为科研人员的实验室助手,赵晓光描述,假设我们需要机器人助手帮忙取回焊接好的电路板,传统的机器人仅能执行预设的指令,而具身智能机器人则能够依托大模型,自主完成环境感知、记忆检索、路径规划与任务执行的全链条过程。

“比如,机器人通过大模型的推理能力拆解任务,通过记录的实验室过往视频,准确定位电路板的位置,再结合实时导航,才能送至我所指定的地点。”赵晓光表示,这一过程模拟了人类的感知、记忆、思考与执行的四重智能。如果没有大模型,机器人仅能依赖固定编程,缺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将大幅受限。

赵晓光认为,具身智能的核心就在于“将大模型的决策力与机器人的执行力无缝衔接”。当前机器人对复杂任务的反应速度和执行能力仍逊于人类,磨合期不可避免。新助手需要时间来熟悉工作,机器人也是如此,但是它会通过持续的强化学习来优化表现。要对具身智能设备的“进化”有耐心、有信心。

她表示,机器人替代重复性、危险性的工作岗位是大势所趋。目前,手术机器人已在外科领域崭露头角,其稳定性与精度远超人类医生,这类规律性强的场景将率先取得突破。

交叉学科需重点突破

赵晓光认为,未来十年是具身智能领域发展的快速上升期,同时这也是一个大浪淘沙、去伪存真的过程,需经历技术验证、场景适配与成本优化三重考验。

她表示,当前具身智能机器人正处于技术产业化“1到10”的阶段,既需科学家攻克“卡脖子”难题,也离不开社会对创新试错的包容。

“发展具身智能是系统工程,绝非单一领域能独立完成。”赵晓光提出,技术瓶颈既存在于基础算法与执行硬件,更涉及新材料等交叉学科。例如,柔性人工肌肉材料可提升机器人关节灵活性,耐磨涂层能延长设备寿命。这些创新技术的突破,都将极大助力具身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

同时,赵晓光希望能有更多耐心资本助力行业成长。具身智能技术还需要政策、金融、市场共同托举。“有了更丰富的金融产品支持,更丰富的融资渠道,以及保护创新者利益的社会共识,我相信包括具身智能在内的新技术会不断进步、不断成熟。”赵晓光表示。

阅读:41
铲除弹窗广告“牛皮癣”需要破立并举
铲除弹窗广告“牛皮癣”需要破立并举
巨头“垄断”算法的时代,结束了?
巨头“垄断”算法的时代,结束了?
免费开放1000万字长文档处理功能,阿里通义千问文档能力超越ChatGPT
免费开放1000万字长文档处理功能,阿里通义千问文档能力超越ChatGPT
提振信心,需要更多余承东?
提振信心,需要更多余承东?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发布,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发布,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当边缘不再边缘,让AI部署无需掷硬币
当边缘不再边缘,让AI部署无需掷硬币
推动“海纳众创”,打造“漫天繁星”:中国联通视频彩铃启动全国创意创新大赛
推动“海纳众创”,打造“漫天繁星”:中国联通视频彩铃启动全国创意创新大赛
消息称 Arm 寻求从客户中招募高管,参与芯片设计工作
消息称 Arm 寻求从客户中招募高管,参与芯片设计工作
广电5G差异化如何走?
广电5G差异化如何走?
GenAI功能有望成为智能手机下一个增长诱因
GenAI功能有望成为智能手机下一个增长诱因
上一篇:Siri语音升级意外“跳票”!苹果AI手机开发再遭重挫
下一篇:AI将成为物联网企业最重要的"客户"?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解决方案 新闻资讯 客户案例 知识专区 售后服务 联系我们
我们的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永平路188号鑫都韵城写字楼6栋1004号
联系电话:0871-64605728、传真号码:0871-64605728
电子邮箱:19701580@qq.com
点击拨打 0871-64605728 咨询我们
长按指纹即可关注我们
微网站由云港互联设计开发  点击进入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著作权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致info@ynjwz.com,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并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