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解决方案 新闻资讯 客户案例 知识专区 售后服务 联系我们
新闻资讯:5G基站超400万 TOB与TOC应用需并驾齐驱
2024-11-1    点击关注我们

我国5G网络建设持续加速,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 9 月底,我国累计建成 5G 基站 408.9 万个,5G 用户普及率 69.6%,千兆宽带用户达 1.96 亿户。5G行业应用已融入76个国民经济大类,为行业、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随着5G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TOB(面向企业)与TOC(面向消费者)市场的双轮驱动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基础设施量质效齐升,5G赋能赋值赋智作用彰显

经过五年发展,我国5G在基础设施建设、用户规模、创新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5G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完成目标。截至 9 月底,我国累计建成 5G 基站比2023年末净增71.2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2.4%。

5G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工信部公布的2024年前三季度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截至9月末,三大运营商及中国广电的5G移动电话用户达9.81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59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54.9%。

5G应用广度与深度加快拓展。工信部透露, 5G应用已广泛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6个,累计间接带动总产出约14万亿元。截至2024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已打造5G行业应用项目超3.6万个,行业专网客户超1.2万,在工业、交通物流等15个重点推进的行业中,实现了5G+工业视觉、5G+生产现场监测20大行业应用场景。

增量难增收,5G收入增长进入“瓶颈期”

尽管5G网络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从运营商财报可以看出,5G对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并不显著。

一方面,5G用户规模的增长并没有带来移动数据流量收入的快速增长。工信部统计公报指出,前三季度,我国电信业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逐步下滑。其中,三大运营商完成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4840亿元,同比下降1.6%,占电信业务收入的36.8%。

另一方面,5G融合应用规模化发展仍有差距。目前5G行业用户超过3万家,但5G行业用户主要是大企业。我国5G行业渗透率较低,增量收入规模较小。

TOB、TOC双轮驱动,向创新发展转变

面对5G收入增长的瓶颈,运营商5G发展需调整策略,向创新发展方向转变包括融合应用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终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体制创新等,通过创新提升5G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融合应用创新上,面向TOC市场,运营商应充分发挥5G技术优势,在打造沉浸式体验、娱乐化应用等方面发力,努力打造杀手级应用。2024年以来,中国电信加快推进5G应用智能化升级,持续拓展5G手机直连卫星、5G量子密话等特色应用。

面向TOB市场,运营商应聚焦工业制造、数字政府、医疗等重点行业,推进5G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拓展5G应用场景,加快推进5G-A商用落地,全面提升5G融合应用创新供给能力。今年以来,国内四家运营商均已官宣启动5G-A商用网络部署, 在5G-A商用落地方面,中国电信基于多频协同来实现大带宽极致体验,具体应用方面涉及到了如裸眼3D、超高清媒体回传、未来工厂等等。

在5G发展的下半场,推出差异化套餐让更多的用户消费更多的流量激发5G新一轮增长潜力,也不失为一个多赢的选择。

编 辑:章芳
阅读:138
巨头“垄断”算法的时代,结束了?
巨头“垄断”算法的时代,结束了?
图计算、大模型“各显神通”国产软件创新百花齐放
图计算、大模型“各显神通”国产软件创新百花齐放
视频网站集体涨价 你知道什么叫订阅疲劳吗
视频网站集体涨价 你知道什么叫订阅疲劳吗
智联未来脚步正加速 “物超人”亟需平衡区域发展
智联未来脚步正加速 “物超人”亟需平衡区域发展
人形机器人挑战“半马” 冠军靠什么赢得比赛?
人形机器人挑战“半马” 冠军靠什么赢得比赛?
富士康造车,盯上代工
富士康造车,盯上代工
花呗正逐步接入央行征信,对个人征信和贷款有什么影响?官方回应来了
花呗正逐步接入央行征信,对个人征信和贷款有什么影响?官方回应来了
我国已启动 AVS4 视频编码标准制定
我国已启动 AVS4 视频编码标准制定
“元宇宙”概念大热背后:落地尚早多数公司仍无实质业务
“元宇宙”概念大热背后:落地尚早多数公司仍无实质业务
2021年数据产业五大趋势预测
2020年是充满动荡的一年,组织面临着众多挑战。进入2021年,大数据行业将会更加快速地发展。下面来看看2021年数据产业将出现的五大趋势与预测吧。

上一篇:5G小基站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下一篇:我国5G基站突破400万个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解决方案 新闻资讯 客户案例 知识专区 售后服务 联系我们
我们的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永平路188号鑫都韵城写字楼6栋1004号
联系电话:0871-64605728、传真号码:0871-64605728
电子邮箱:19701580@qq.com
点击拨打 0871-64605728 咨询我们
长按指纹即可关注我们
微网站由云港互联设计开发  点击进入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行发布,著作权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致info@ynjwz.com,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并表示歉意。